为什么一季度营收187亿元的理想还“小气”到这种程度

日期:2023-05-14 16:15:34 / 人气:216

上周,李CEO李想发了几条微博,讨论汽车品牌的营销费用。
坦白说,“几万块钱的费用我都要批,避免乱花钱。”
李想不是心血来潮。一直以来,理想都被贴上“小气”的标签。
从最新的一季报来看,理想真的很小气吗?
8.8%
看第一季度的成本数据,理想不仅抠门,而且越来越抠门。
在Q1,理想的销售、总务及行政费用为16.5亿元,同比增长36.8%,环比增长0.9%。好像增加了,但是理想收益增加的更多。一季度同比增长96.5%,环比增长6.4%。


收入增速快于费用增速,直接导致销售及管理费率整体下降。
根据计算,理想的销售及管理费率为8.8%。
过去几年,理想指数有所波动,但从未低于10%。现在,这是连续第二个季度低于10%。
把销售和管理费用一起考虑理想统计,实际销售费用更低,而花在媒体和广告上的费用自然更低。李想在微博中透露,其品牌市场费用率为0.6%,包括所有公关、活动、广告、车展、发布会、车主运营等等。
这不是一个理想魔术的唯一花费。研发支出18.5亿元,同比增长34.8%,环比下降10.5%。
R&D费用率降至9.8%,两年来首次低于10%。由于Ideality没有披露R&D费用的资本化金额,因此根据该比率计算的费用率一直是近年来的最低水平。


今年一季度,新能源汽车市场普遍受挫,理想的费用控制真的很成功。
尤其是和新生力量相比,理想配得上最抠门的称号。
按照可比口径,2022年,理想的销售及管理费率为12.5%;R&D的费用率为15%,低于蔚来、小鹏和零跑。一季报比零运行低31个百分点。




但是特别不代表特别。理想只在新生力量中突出。相比传统车企,这两个数据都不低。
为了具有可比性,传统车企的销售和管理费用是加在一起计算的。今年第一季度,比亚迪、广汽、SAIC、长城和长安的费用率均低于9%。R&D费用率一般低于7%。
如果对比特斯拉,后者甚至从来不花钱做品牌公关。2022年销售费用率低至4.8%;一季度只有4.6%。R&D费用率也远低于理想水平,2022年为3.8%,今年第一季度为3.3%。
相比特斯拉的小气程度,还差得很远。
那么,“小气”有价值吗?
4.97%
成本控制更多的是一个缩影。如果一项支出得到控制,其他支出就会紧缩。
这样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利润。
第一季度理想的整体毛利率为20.4%,超过了比亚迪和特斯拉。无论是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,理想都是为数不多的能常年把毛利率控制在20%左右的厂商。
毛利稳定的重要性就不用说了,特斯拉正是因为毛利高,才敢继续降价,碾压其他车企。理想的高毛利在应对降价潮时,有更大的操作空间。


同时,由于成本控制得当,一季度理想净利润9.34亿元,同比大幅扭亏为盈,环比增长252%。净利润率再创新高,达到4.97%。


该图进一步显示了理想操作的鲁棒性。在新势力普遍亏损,甚至很多涉足新能源的传统车企都在亏损的状态下,Ideal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实现盈利。
良好的利润表现是对现金的进一步改善。
一季度末,理想的现金及等价物总额为650亿,比年初增加65.5亿。经营性现金流77.8亿元,同比增长324.3%,环比增长58%。自由现金流67亿,同比增长12.35倍,环比增长105.8%。


理想的流动比率是2.16倍,也是短期偿债压力最小的,包括比亚迪等车企。资产负债率为50.4%,虽然有所上升,但仍处于非常稳定的状态。
纵观一季度,理想业绩理想,难怪很多评级机构给出增持评级,财报发布后股价上涨14%。


那么,“小气”真的有那么明显吗?
显然,光靠省钱只能解决盈利问题。新能源行业β增长阶段,销量为王。销量无疑是理想业绩提升的核心原因。
第一季度,价格更低的L7系列开始交付。虽然低价导致理想ASP降至34.9万元,较第四季度下降2.4万元,但促进了销量增长。理想销量达到52,584辆,创历史新高。
从4月份开始,L7和L8的Air车型陆续交付,理想销量为25681辆,创历史新高。根据理想为Q2制定的7.6万-8.1万辆的计划,理想可能每个月都会创下历史新高,并在6月份达到3万辆的新水平。


换句话说,理想之地敢于节约成本和费用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产品受到市场的欢迎。
对于激烈竞争中的新生力量,很多车企不想省钱,但现阶段,高投入是必然的。
31.3天
相比燃油车的成型技术和相对稳定的市场格局,新能源在前期还得大规模投入。
产品需要被大众熟知,所以你需要在品牌和广告上花钱。三电、智能驾驶舱、智能驾驶等技术都需要积累,研发投入是必然的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理想大幅降低费用,费用率仍然高于传统车企。
如果产品继续走强,品牌广告相关的费用可能会减少,但目前来看,技术对于未来的变数还是很大的,第一季度理想的研发支出甚至回到了去年第三季度的水平。
理想的纯电动车依然没有量产,主打产品依然是家用SUV。在韦小立那里,理想中的自动驾驶仪和驾驶舱并没有他们的产品那么突出。
李想表示,技术、产品、交付的木桶理论缺一不可。产品力是最长的理想板,交付是中间板,技术可能是最短的板。
如何让技术尽快跟上产品的长板?
随着理想营收的上升,其研发费用的绝对值也会逐渐增加。但李更关心的是效率而不是投入。
理想的费用率一直很低,销量很高,客观上反映了理想的管理能力。自去年组织管理改革以来,理想效率指数进一步提高。
粗略估计,理想的单店销量从去年第三季度的98辆增加到今年Q1的174辆。


理想库存周转天数也降低到31天左右,在国内厂商中仅次于长安汽车。


财报发布前,有博主贴出截图说李的订单和库存系数(库存/销售额)都是0.5,是精准管理。订单必须在14天内交付;产供销计划是按周制定的,大部分汽车厂商是按月做的。这意味着Ideal试图用更加精细化的管理来抑制库存的极限。
按照目前理想的业绩和销售业绩,在可预见的2023年,理想将走在康庄大道上。L系列优异的性能使其兼顾了低费用和高销量。
理想确实是新势力中思路最清晰,发展趋势最好的车企,但也没必要过度神化李。
目前的竞争形势非常复杂。协会数据显示,4月份,理想的L9系列跌出前十,而L7、L8、L9是榜单常客,但目前从未进入前五。当初,李一个人是前五的常客。


换句话说,理想的业绩是好的,但是竞争环境变了。随着来自底层的淘汰压力不断推进,理想竞争的难度不断加大。L系列的产品层次并不丰富,纯电动汽车将在接下来肩负重要使命。

作者:无极娱乐




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COPYRIGHT 无极娱乐 版权所有